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正文

 

 

 

滇中城市经济圈楚(雄)南(华)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6-05-07

引言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等宏观背景下,为实现地区高效开发开放、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整体目标,云南省人民政府编制并报请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土部、住建部、商务部联合批准实施《滇中产业聚集区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同时,为发挥滇中地区龙头带动作用,编制实施了《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2014—2020)》。在滇中产业聚集区规划中,将楚雄列为八组团之一;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将楚雄定位为西部增长极。为切实承担起向东融入、向西辐射的发展重要职能,楚雄州委、州政府于2013年提出打造楚南经济带的发展思路,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滇中城市经济圈楚(雄)南(华)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楚南经济带作为楚雄州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将承担引领、统筹地区各类生产资源要素集聚与整合的关键作用。规划以践行新型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在充分解读区域整体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对经济带自身发展进行规划统筹,并结合楚雄州重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确定楚南路沿线用地功能及空间布局,最终实现经济带由交通节点经济节点的转变。

规划确定楚南经济带范围为:楚南一级公路沿线楚雄市鹿城镇、苍岭镇、东瓜镇、紫溪镇、吕合镇以及南华县龙川镇、沙桥镇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2225平方公里。同时,将楚南一级公路沿线平均1—2公里作为用地规划的编制范围,总规模约10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年限为2014—2030年。

本规划是推进楚南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城镇发展、生态保护的依据,同时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必须遵循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基础条件

一、区位交通

楚南经济带位于楚雄州域中部,东邻禄丰县,南接双柏县,西连大理市,北毗牟定县,是全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其中楚雄市作为州府驻地东距昆明165公里,西距大理215公里,北至攀枝花257公里,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经济带内各类交通设施较为完善,成昆铁路、广大铁路、昆楚楚大高速公路、320国道构成经济带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另有4条南北方向的省道与周边地区相连,形成了多级衔接的交通网络体系。

二、自然资源

(一)自然生态资源丰富

楚南经济带地处云贵高原,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夏季多雨。整体分属于金沙江流域与红河流域,主要河流为龙川江、紫甸河、西静河、马龙河与白衣河等。森林覆盖率高,约占总面积的65%,境内生态物种丰富,共有自然保护区3处,分别为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三峰山州级自然保护区及西山州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为28628公顷。

(二)各类资源要素富集

楚南经济带属于云南省太阳能资源较佳开发区,太阳辐射能量较高,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条件好。同时其地处云南省较为重要的风带,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可开发利用价值较大。楚南经济带内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煤炭种类齐全,尤以吕合煤田的煤炭资源储量最大。中缅油气管道、云南成品油管道均穿越本区域,并在苍岭镇设有天然气分输站,同时具有较充足的外部能源资源保障。

三、经济基础

(一)全州经济龙头

2013年,经济带的GDP占全州GDP比重达4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州67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州34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州4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州496%,是楚雄州经济发展的龙头。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63406331调整到2013年的130527343,二三产比重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楚南经济带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逐渐形成以烟草、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资源型产业。2013年,烟草制品业、冶金化工业、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共实现增加值12519亿元,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5%。其中:烟草制品业实现增加值70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46%;冶金化工业实现增加值5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8%;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

(三)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业发展较快

楚南经济带服务业发展迅速,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59亿元,增长108%,占全州GDP343%。其中商贸物流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增速迅猛,批发零售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5%;交通、仓储和邮电通信占10%,增长203%。依托独特旅游资源。楚南经济带文化旅游业发展潜力较大,文化旅游业呈加快发展态势,2013年,接待国内游客67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8亿元,分别增长153%126%

(四)农产品特色优势突出

南华是中国野生菌王国,2013年全州共采集野生菌193万吨,其中,松茸723,野生菌产量约占云南省的1/5,松茸产量约占云南省的2/5、世界松茸产量的1/5,块菌产量约占全省的1/2。核桃产业稳步发展,总产量达129万吨,占全州352%,以天然优质核桃为原料开发的系列饮品市场不断扩大。魔芋种植加工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呈加快发展之势,肉类总产量达99万吨,占全州244%

四、城镇基础

经济带包含楚雄市城区(鹿城、东瓜)、吕合、紫溪、苍岭和南华县龙川、沙桥等7个乡镇,2013年户籍人口425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75万人,城镇人口3504万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常住人口4833万人,户籍人口3872万人,净流入961万人。2013年楚雄、南华两市县常住人口合计8359万人,户籍人口合计7577万人,城镇人口合计4274万人,楚雄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38%,南华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825%。其中楚雄市以外来人口吸纳为主,流入地区既包括中心城区也包括周边乡镇,南华则更多体现为县域范围内的城乡格局变动。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与优势

(一)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深化推进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点正经历由沿海开放向内陆沿边开放的转变。党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作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战略布局,同时加快推进两头开放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构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塑造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优势。新战略与新策略的相继提出,为云南今后的对外开放战略指明了方向与建设重点,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思路。同时五部委联合批准的《滇中产业聚集区总体规划(2014—2020)》中,明确将楚雄作为是滇中城镇群的区域次中心、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和产业聚集区。随着楚南一级公路的建成,楚南经济带作为滇中城市群连接滇西、滇西北、滇南、滇中南的节点以及全省对外经济通道枢纽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势必迎来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发展新机遇。

(二)自身区位及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

经济带位于昆明一小时经济辐射圈内,在建的成昆高铁永广段、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将进一步提升楚雄作为滇中西部门户枢纽的地位。滇中产业聚集区综合交通规划明确提出昆楚大高速公路扩容改造、昆楚城际铁路等重要区域通道的建设规划。同时根据2020年全国民用机场规划布局及云南省十二五机场建设规划,楚雄机场列为云南省内支线机场建设之一。综合对比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拥有数量,经济带较大理、临沧、玉溪、普洱、攀枝花等地区交通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随着区域交通网络的建设实施,将为经济带商贸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交通运输支撑条件。

(三)土地与空间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已明确提出滇中地区为国家级集中连片重点开发区域,作为全省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打造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中楚雄市北部平坝地区及南华县楚南路沿线乡镇均在上述范围之内,是楚雄全州集中建设的重点与核心。同时经济带内可利用开发的低丘缓坡地区比楚雄其它地区较多,与现状城镇空间关系较好,更易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其中坡度在8—25度之间的低丘缓坡山地约占整体用地的28%,有利于建设空间拓展与产业聚集发展。

二、问题与挑战

(一)地区发展动力不足

具备对外枢纽节点区位优势,但整体经济外向度不高,外生动力不足。2013年楚雄州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占GDP09%,进出口贸易额居滇中城市群主要城市末位。同时,经济带内仍以内生企业为主,经济外贸外向度低,其出口对GDP的拉动贡献率仅为005%。资源型产业比重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导致其自身发展动力亦不足。烟草一产独大的格局未能得到根本改变,而资源类产业占工业增加值80%以上。产业链较短及自身的规模空间有限,造成地区对外来人口的吸引能力不足。

(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不足

楚雄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弱,综合服务功能结构单一,服务能力不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完善。而自身腹地被周边中心城市分割,武定、禄丰和元谋越来越受昆明的辐射影响,永仁和大姚则受攀枝花影响明显。同时,缺少对全州优势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楚雄州旅游、生物、矿产等资源丰富,但是总体上开发利用率不高。

(三)空间规划统筹不足

受山地基本条件制约,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较为分散,空间组织效率低。各功能片区间空间距离相对较远且交通设施配套不完善,尚未形成密切的经济及功能联系。各工业园区存在空间小、散、远等问题,且产业发展趋同、竞争无序等现象严重。一些产业布局发展与青山嘴水库水源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同时,城镇建设中对特色山水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人文特色体现不足。

第二章总体要求与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行更加积极的主动开放战略,以开放提升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改革释放潜力,依托国际大通道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完善开放合作平台,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打造特色突出、经济高效、绿色生态的地区经济带,加快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昆瑞经济带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节发展原则

——坚持区域带动与全域统筹的原则

楚南经济带位于区域重要的交通廊道之中,在规划建设中应立足基础、放眼区域,走区域引领与带动的发展路径,实现对更大区域范围内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逐步强化平坝发达地区对山地落后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发展的共赢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则

楚南经济带位处云贵高原山地地区,生态敏感性较强,在城镇发展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自然山水格局,不能简单照搬平原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应合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走绿色、低碳发展主题。

——坚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突出特色发展的原则

楚雄州是人类发祥地和彝族聚区之一,楚南经济带建设中应充分挖掘民族、历史等多重文化资源,在城市风貌建设打造中充分体现文化差异性,以独特的城市魅力与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带动地区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坚持产城融合与组团建设的原则

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产业是城镇建设的动力和支撑,在楚南经济带建设中,要坚持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互动的发展理念,采用组团空间发展模式提高对山地城镇空间的组织利用效率,推动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实现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整体格局。

第三节发展定位

——滇中城市经济圈向西开放的门户与战略枢纽

依托经济带自身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昆瑞经济带等战略规划实施的背景下,以昆楚大高速扩容改造建设为契机,通过经济带建设,提升滇中城市经济圈向西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积极构筑连接四川攀西经济区、滇南地区战略通道,强化经济带与周边地区产业分工协作,成为支撑滇中城市经济圈多向联动发展的战略枢纽节点。

——滇中产业聚集区产业配套基地

围绕建成滇中城市群区域次中心与实现产业聚集发展的目标,积极推动楚南地区绿色食品加工、彝医药和中成药、新能源、新材料、冶金化工、民族文化旅游等产业高效发展,将其建设成为滇中产业聚集区产业配套基地,同时成为支撑滇中城市经济圈跨越发展的西部增长极。

——引领全州经济创新增长的核心引擎

构建全州产业、生活等综合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业等创新型特色产业发展,引领楚雄州实现由资源型重化工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跨越,由传统资源产业向外向型高端产业迈进,带动全州产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云南民族团结繁荣进步先行示范带

以新型城镇化示范发展为目标,利用自身彝族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探索城乡一体、产城融合、民族文化、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创新路径,将其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环境优美、产城高效融合、多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示范发展带,引领全州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第四节发展目标

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昆瑞经济带建设,充分利用滇中城市群、滇中产业聚集区等区域规划带来的发展机遇,围绕发挥引领全州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的要求,谋求区域产业转型与升级,实现千亿级别的绿色产业聚集区发展目标。

中期目标:到2020年,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楚南经济带建设。昆楚大高带公路扩容改造,永仁大姚姚安南华楚雄双柏新平、南华景东、320国道南华至大理等区域干线公路建设基本完成,昆楚城际等通道建设启动实施,确保与经济带建设相匹配的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建成。能源、供水、通信等要素保障体系初步完善,主导产业初具雏形,重点功能区与产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带内中心城市、重点城镇的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滇中产业聚集区西部产业配套基地基本建成,滇中城市群与周边地区经济合作枢纽功能初具雏形。生态环保与城乡建设有效推进,投资环境更加优化。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带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开始显现。到2020年,楚南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超过58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相当于2012年楚雄州的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建成滇中产业聚集区千亿级别的绿色产业基地,实现工业跨越式崛起,带动全州经济全面发展。

远期目标:到2030年,对外及区域战略通道全面形成,通路、通电、通气、通油、通信、通关、通商、通币等八通目标基本实现。经济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实力明显增强,生物医药、商贸物流、装备制造等中高端新兴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各园区建设全面完成,滇中城市经济圈向西开放门户与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引领全州整体协调发展的引擎作用更显强化。城镇建设特色突出、城乡协调发展、空间组织经济高效、产城高度融合、楚南一体化基本实现。西南地区绿色生态宜居,生态环境优美的示范经济发展带全面建成。到2030年,楚南经济带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力争实现再造一个相当于2020年楚雄州的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实现1800亿元,使其成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特色产业基地。

第五节发展策略

——借力国际大通道建设,融入对外开放新格局

依托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BCIM)、印孟斯缅泰经济合作(IBSMT)等国际合作机制运行良好。楚南经济带应抢抓《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路线图》签订的有利时机,加快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依托泛亚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挥其交通节点优势,建设成为滇中城市经济圈串联南亚、东南亚与四川攀西经济区的重要枢纽。同时,瞄准中南半岛、南亚对生活消费品和生产机械的需求,谋划物流保税园区、出口加工区、中外合作产业园区等特殊政策平台建设,以服务贸易和加工贸易为突破口,借助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滇中产业聚集区重要的外向型商贸物流基地与加工制造业基地。

——对接联动区域中心城市,实现地区产业分工协作

积极对接滇中核心城市昆明,强化与昆明的交通联系,依托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地区通道建设,进入昆明都市区一小时交通圈层。借助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文化禀赋以及农特产品资源优势,错位发展生物制药、绿色食品加工、资源型产业。积极构筑滇川中部大通道,强化经济带与成渝、攀西经济区的直接联系,利用滇川交通战略枢纽节点优势以及经济带(及周边)矿产、生物、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优势,加强与川渝地区产业合作。引入高端产业,嵌入西南先进制造业产业分工,将经济带建成成渝经济区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的重要承接基地。

——整合全州资源,实现地区协同共进

以南华野生菌、彝人古镇、铜鼓文化园等特色资源为基础,着眼牟定县稀土等稀贵矿产资源,哀牢山、元谋古人类遗迹、禄丰恐龙谷等独特旅游资源,州内高寒冷凉及坝区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将经济带打造成为辐射带动全州产业发展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心。以楚雄州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构建楚雄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东西向昆楚复合型交通走廊、南北向滇川第二通道建设为抓手,构建以楚雄市区为中心,覆盖南华县城、牟定县城、双柏县城及广通镇的半小时经济圈,形成十字走廊型城镇空间结构。

——强化产城融合建设模式,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综合考虑自身山地丘陵地区的建设本底条件,以适宜建设用地单元空间评价为基础,经济带内宜采用组团式空间布局与组织模式。宏观层面,结合现状城镇及产业园区基础、重点加快苍岭云甸、南华老红山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构筑经济带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并结合产业区布局就近配置一定比例的城镇生活用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微观层面,针对不同的产业门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程度,分类采取产城高度融合产城相对融合产城分离等差别化的产城关系组织模式。同时,城镇空间组织应以对森林植被、水环境等重点生态控制区的保护为前提,尊重并结合山水本底格局,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第三章空间发展布局

第一节发展空间选择

一、空间分区与管制

根据高程、坡度、相对高差、地质灾害防治区划、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基本农田分布及现状林地植被分布等空间管制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将楚南经济带国土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三类。

(一)禁止建设区

将坡度大于25度的山体、矿产资源禁止开采区、河湖湿地核心控制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地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等空间范围划入禁止建设地区,总面积为1630平方公里。禁止建设区作为生态保护、涵养的重要地区,应对区域内的裸地、荒草地、闲置土地进行综合整治,防止对现有森林资源的破坏,减少自然灾害和水土流失。

(二)限制建设区

将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坡度介于15—25度的山体地区、限制开采矿区和允许开采矿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湖湿地的生态控制区、生态保护林带、经济林、森林公园及防护林带等空间范围划入限制建设地区,总面积为688平方公里。限制建设区范围内应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

(三)适宜建设区

除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以外的地区划为适宜建设地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适宜建设区主要分布在现状楚雄、南华城区以及苍岭、云甸等区域。适宜建设区内的建设行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要求。

二、建设区功能选择

由区域交通、产城关系、水资源支撑、景观资源等要素比较分析,综合确定经济带内建设区适宜发展的主导功能。

苍岭片区适宜作为产业重点发展地区,其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楚雄市区以北可作为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可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楚雄东南新城适宜作为完善楚雄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职能的拓展区,适宜布局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少量产业用地,可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南华县城东部是南华最主要的空间拓展方向,可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紫溪、吕合、沙桥镇等受水源保护、工程地质等条件限制,适宜采取分散建设模式。

第二节空间结构与布局

本着立足基础、突出特色、集聚发展、生态优先的城镇规划总体思路,规划形成一轴、两区、双城、多点的总体空间结构。

(一)一轴。即楚南经济带城镇综合发展轴,依托区域交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交通走廊沿线地区的产业合作和城镇发展,强化对外经济联系,成为昆瑞经济带东融西接的桥梁和纽带。

(二)两区。即龙川江下游重点综合发展区和龙川江上游特色生态发展区。龙川江下游重点综合发展区受龙川江水源保护限制条件少,且用地条件较好,适宜进行城镇与产业综合开发;龙川江上游特色生态发展区主要受龙川江水源保护等条件限制,应以生态保护控制为主,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适宜发展绿色农特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

(三)双城。即楚雄中心城区和南华县中心城区。

楚雄中心城区:主要包含现状楚雄市区以及东瓜镇、苍岭镇,城镇人口规模70—80万人。楚雄中心城区是经济带规划人口与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是楚南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其定位为:滇中产业聚集区西部产业配套基地,楚雄州综合服务中心与产业创新引擎,建设美丽城乡的彝族文化示范窗口。主要承担滇中产业聚集区生物制药基地、装备制造基地、资源型转型升级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等综合服务职能。

南华县中心城区:主要包括现状南华县城及其周边地区,城镇人口规模14—18万人。南华县中心城区是楚南经济带西部中心城镇节点,是楚南一体化的西部城区。其定位为:滇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示范区,主要辐射经济带西南部山地乡镇地区,提供综合型城镇公共服务。主要承担滇中西部高原绿色食品(野生食用菌)加工基地、商贸物流、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等主要职能。

(四)多点。即分布在楚南经济带范围内包括紫溪、吕合、沙桥、车子塘、天申堂等多个村镇节点。其中紫溪镇重点依托紫溪山、青山嘴水库等特色景观资源,挖掘彝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吕合镇结合农业种植及畜牧养殖,建设成为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游等产业;沙桥镇,重点以毛板桥库区风景区为基础,发展成为集优美山水风光、浓郁佛教文化、敬老示范为一体,兼具休闲会务、娱乐健身、养老度假、滇西旅游接待等功能的休闲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车子塘特色民族文化小镇;围绕建设环州旅游线路,打造咪依鲁风情谷、天申堂彝人天堂彝族风情园。

第四章产业发展布局

第一节发展思路

——立足基础、高端植入。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继续做大做强烟草、冶金化工、绿色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抓住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滇中产业聚集区发展机遇,以主动融入发展为取向,吸引高端产业入驻,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内需拉动,扩大开放。依托内需带动,加快培植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基地;着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积极开拓南亚和东南亚市场。

——产城融合、集聚发展。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协调推进,优化产业和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园区城市化,努力实现产业园区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土地集约和功能集具的发展格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注重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严守生态底线,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二节产业体系构建

重点构建“433”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生物产业、绿色食品加工等四大重点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汽车装备、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烟草及配套、冶金、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

重点产业细分领域优先做大做强四大重点产业商贸物流批发零售、对外贸易、农产品物流、城乡配送、冷链物流、国际中转、保税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物流信息服务、工业物流和中转物流文化旅游打造楚雄彝族文化、古镇文化、恐龙文化、铜鼓文化、福文化等特色品牌,重点发展民族风情游、科考探险游、休闲度假游、茶花文化游等旅游产品生物产业重点发展中药、民族药和天然药物,特色中药材种植加工、植物提取物和原料药,天然保健品、特殊化妆品和日化产品,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绿色食品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主办单位: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单位地址:楚雄州楚雄市阳光大道283号    邮政编码:675000    【网站地图】

ICP备案编号:滇ICP备16006449号-1    滇公网安备 5323010200029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3000022

运行维护: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信息中心     运维联系电话:0878-336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