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正文

 

 

 

关于楚雄彝族自治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综合协调规划科作者:发布时间:2018-03-30

(四)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培育释放发展新动能。围绕建设“创新型楚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政策措施,提升科技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到0.7%,确保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2%。一是强化“双创”引领。深入推广“互联网+”新模式,推动创新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载体从重点布局到全面建设、服务从强硬件条件到重软件服务、从政府主导到社会主导的转变。力争各类孵化载体达到3个,科技创业人数达到0.5万人,发展众创空间1个、星创天地1家。二是加快“科技入楚”步伐。借助“京沪滇合作”、“上海对口帮扶”、“教育部6所高校挂点扶贫”等平台,推动州外科研平台、科技企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和团队入楚落户,促成一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转化实施。力争建成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三是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围绕国家重点支持9类新技术新产业,大力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以技术创新支撑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扶持优惠政策。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以上。完善企业孕育、出生、发展、做大、做强各个环节扶持政策,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5万户。四是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聚集行动。认真开展“五大科学素质行动”、“五大建设工程”等活动,建立州县两级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州创业导师(专家)库,深入落实云南省“百县千企万人农村青年电商培训工程”,推行科技特派员和开展“三区”科技人才选派制度,支持州外高校、有关机构和组织到楚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研发、孵化、帮扶基地。支持州内院校创新创业。

(五)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立乡村融合发展新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和脱贫攻坚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完善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政策体系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二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牢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产量稳定在125万吨左右,肉类总产量突破50万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强县建设,大力支持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增10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户以上、州级40户,新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各100个,新发展种养大户各1000户。加强品牌创建,新增“三品一标”认证32个,争创云南名牌4个以上、国家地理标志和生态原产地保护品牌产品2个、全国知名品牌1个。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三是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壮大集体经济。四是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创建,完善乡村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五是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六)优化区域协调发展布局,提升县域经济协同支撑力。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动形成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发展的新格局。一是进一步优化州域生产力空间布局。围绕贯彻落实州委九届三次全会对推动我州区域协调发展总体部署,以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尤其是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为取向,结合州“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进一步细化研究提出优化州域生产力空间布局方案,做到布局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责任化。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围绕年度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目标,以“多规合一”为统领,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打造中国彝乡特色风貌为抓手,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特色小镇创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切实提升城乡建设质量和水平。以深入开展“六城同创”、“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三线打造”为重点,大幅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县域协调发展。指导各县市依照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定位调整完善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促进全州县域协调、均衡、跨越发展差别化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环境等扶持政策;抓紧制定贯彻落实《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评价办法》的实施细则,并与州级综合绩效考核评价相衔接,制定分类考核进入全省“10强县”、“跨越发展先进县”、“跨越发展进位县”的奖励办法,同时扩大成果运用,进一步完善各县市争先进位、比学赶超、协同支撑州域跨越发展的激励机制。

(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围绕尽快构建形成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映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生产化配置为重点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一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一步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二是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的“三个清单”制度,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有序推动州县开发投资公司等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建立健全发展平台投资、融资、建设、管理、经营、偿债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革完善预算制度,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新型财政关系;继续深化“营改增”等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五是深化其它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监管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社会保障、产权保护制度、社会信用体系、统计管理体制等改革。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的综合监管和服务水平。

(八)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牢固树立“发展自己、服务全局”的理念,按照“主动融入滇中、带动滇西发展”的开放发展要求,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和内外贸发展并举,加快构建内引外联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一是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建设,不断拓展开放的范围和层次,培育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继续推进楚雄开发区申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综合保税区,搭建更多开放合作发展平台。二是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坚持招商引资和扶持本土企业并重,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综合评价和民营企业评价政府职能部门活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化招大引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全面提高项目签约率、履约率、入园率、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力争全年引进州外到位资金突破1300亿元,增长25%以上,产业类招商项目到位资金占比达60%以上。三是加快发展对外贸易。认真落实促进外贸和利用外资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持续发展,参与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完善对外投资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6亿美元。

(九)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保护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一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生态文明目标考核制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继续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二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重点区域生态恢复,确保完成营造林30万亩、低效林改造13万亩、木本油料提质增效15万亩、义务植树960万株;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0.39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2万亩。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和生态脆弱区域生态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脆弱区域生态保护,积极申报创建哀牢山国家公园。三是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导向,营造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的氛围。大力发展清洁环保节能产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争取推进一批节能技改项目,全面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持续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四是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大力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计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经费投入,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大力推动农村户厕建设和改造,保护乡村山水田园景观,提升村容村貌。稳步提升城乡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全面整治乡村脏乱差问题。五是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和惩治力度。开展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对不能稳定达标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做好职工安置、社会稳定等相关工作。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处置工作,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十)千方百计保障改善民生,有效增强城乡居民幸福感。以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全面提高保障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水平。一是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认真实施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确保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80%。继续抓好“全面改薄”项目实施,全力推进州民族中学搬迁等重点教育项目建设,不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依法推进“控缀保学”,力争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5%以上,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工作,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支持州内高校、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快发展。持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创建工作,加快楚雄州公共文化服务云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积极筹办好首届中国原生民歌节、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楚雄站比赛等系列赛事。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以彝州精品剧目及文化遗产为依托,打响“中国彝乡”品牌。深入推进“健康楚雄”建设,规划实施《“健康楚雄2030”规划纲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平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工作,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推动中彝医药发展。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继续推进妇女儿童“两规”实施工作。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化城乡居民医保制度、DRGs付费方式改革和医保全国联网异地费用直接结算。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深入实施“云岭全民创业计划”、“云岭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进一步拓宽创业渠道,优化创业环境。继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理念,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让所有人民实现住有所居。三是加强社会治理。继续深化法治楚雄和平安楚雄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化解风险,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等活动。严厉打击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好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以基础工作和科技信息化为支撑,依托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创新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扎实推进质量强州和质量提升行动,稳步提升重要工业品、农产品、食品药品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持续巩固工程质量,一次性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做好市场供给和物价监管工作,确保全年物价平稳运行。四是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以打造“中国彝乡”为目标,实施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工程,加快民族地区脱贫步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66个州庆重点项目建设,认真筹办好州庆活动,提高彝州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认真开展好“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调整充实重点项目库,加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得到国家和省更大支持。扎实开展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等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胜利,开启新时代彝州跨越发展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主办单位: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单位地址:楚雄州楚雄市阳光大道283号    邮政编码:675000    【网站地图】

ICP备案编号:滇ICP备16006449号-1    滇公网安备 5323010200029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23000022

运行维护: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信息中心     运维联系电话:0878-3369102